2022年4月16日0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11時05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出艙,感覺非常良好!飛行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創(chuàng)下了中國航天員連續(xù)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
8此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制生產的多項技術產品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順利返回提供了全程保障。
雷達“標尺”護航平穩(wěn)飛行
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中,由23所研制的兩部測量雷達全程保障,從神舟十三號返回器進入大氣層就開始進行跟蹤測量,如同一把“標尺”測量實時準確數(shù)據(jù)提供指控中心,并為前方搜救提供有效目標落點數(shù)據(jù),護航返回器平安落地。
兩部雷達主要用于完成各類返回器的跟蹤測量任務,一部測量雷達的核心任務是承擔返回器在黑障區(qū)內的跟蹤測量,另一部測量雷達的核心任務是進行返回器在開傘至落地過程的跟蹤測量。
返回器進入大氣層時,與其周圍空氣激烈摩擦,會形成一個高溫高壓的電離氣體層,這個氣體層像劍鞘一樣包裹在返回器表面,隔絕返回器與地面測控站之間的通信聯(lián)絡,形成一個黑障區(qū)。這種危險的現(xiàn)象,會使返回器偏離預定的著陸區(qū)域,延誤對返回器的及時搜索和救援,嚴重時還會危及飛行安全,甚至可能危及航天員的生命。
為解決黑障區(qū)的跟蹤測量問題,23所自主研制了一部相控陣體制的測量雷達。該雷達吸收了曾十一次成功保障神舟飛船返回的回收一號雷達的任務經驗,優(yōu)化了產品設計,在任務保障預案、保障準備等方面有扎實的基礎儲備。
回收任務前,保障隊員通過仔細分析引導數(shù)據(jù),與用戶進行充分溝通,并配合用戶針對返回任務中黑障區(qū)的跟蹤測量做好充分的預案,著重針對黑障區(qū)內返回器對雷達存在隱身現(xiàn)象做好充分準備,為返回器回家之途保駕護航。
另一部雷達是回收任務最末端的跟蹤測量雷達,它從返回器開傘后開始對目標進行測量。
返回器進入返回軌道末端,利用著陸系統(tǒng)或滑翔飛行使返回艙軟著陸的航行軌道,稱為著陸段。在此階段,降落傘對返回器的著陸安全有重要作用,但降落傘受風的影響比較大,這一階段一般雷達無法精確測量,而光學設備受天氣、光線影響,無法開展全天時全天候的探測。
該雷達通過無源定位體制實現(xiàn)對返回器從開傘后至落地階段的高精度定位,全天時全天候工作且無人值守,為落點預報和返回器搜救提供及時準確的數(shù)據(jù)信息,站好回收任務的最后一班崗。
搜救“密網”護佑平安歸家
由706所自主研制的搜救信息系統(tǒng)全程參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為護佑航天員平安歸家編織了一張嚴謹?shù)乃丫取懊芫W”。
“快速返回方案”是之前從未嘗試過的飛船返回技術。包括神舟十二號在內的我國所有的載人飛船在返回的時候,都需要在載人飛船和空間站艙段分離后圍繞空間站進行繞飛,有時還會進行對接驗證,然后伺機轉入返回軌道,返回艙軌道艙脫離,返回艙返回地面,這一過程需要多次調整姿態(tài)和減速動作,耗費的時間通常要一天,而飛船快速返回的方式將節(jié)省多個環(huán)節(jié),和神舟十三號飛船剛使用的快速對接技術類似,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返回。
搜救信息系統(tǒng)具備搜救任務籌劃、搜救指揮調度和搜救態(tài)勢展示等功能,通過引進多源信號對航天器、回收場站、搜救力量等進行實時跟蹤,為航天員搜救任務全程的情況掌握與指揮調度提供服務,是空間站任務實現(xiàn)航天員救援保障關鍵系統(tǒng),對空間站建設與運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此外,在此次飛行任務中,203所研制的一系列優(yōu)質晶體元器件,利用穩(wěn)定的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和頻率特性,在太空惡劣的環(huán)境中保持穩(wěn)定跳動,并產生準確平穩(wěn)的頻率信號,成為地面指揮人員監(jiān)測和衡量飛行狀態(tài)的重要參考指標,為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起到重要作用。25所自主研制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也在此次任務中再次開機,精確輸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相對距離、速度和角度等位置信息,保駕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順利返回。